基督教信義會平安堂

看輕了 劉立仁教師   2022/5


  前陣子一大段時間,逢週一都是一家人的遠足活動:鶴藪、東澳古道、河背水塘、蝴蝶山、西高山、甲龍古道、下城門水塘、紫羅蘭山⋯⋯各種一、兩星路線。孩子自四、五歲便嚷著說要行大東山(全港第三高山峰),我心裡不以為意,大概我覺得「咁細個,點上呀?」

  「平時行一陣間就話攰,點行呀?!」「唉,你跟我行咗啲基本嘢元荃古道先啦⋯⋯」。孩子幾乎看完某幾位行山 KOL(阿鼻貓 ABCat、Herman靴文等)所有的YouTube影片,思想上行過虎吼石河、杯靈雙渡、狗牙嶺三牙全走等,可能是這些影片的緣故,讓我總覺得孩子「看輕了」行山/遠足這回事,太輕言說要行這山和那山。

  大抵,我自己行過大東山,縱然不是甚麼險要和怎樣耗費體力,也未聽聞有人在山上出過意外,同時我也略略體會由東涌道伯公坳起行,一路由340米攀升至869米高的感覺。以我經驗,我會認為孩子在當下年齡不太可能有體力完成,上山尚且可以,下山大概已累透或因石級差距大而變得艱辛。

  上月偶爾一日,孩子說要由紅梅谷起行上獅子山(又是託 YouTube片的福),我內心先是一連串懷疑,然而幅度沒有比說要行大東山大,始終山勢上獅子山相對易掌握。於是便大膽觀望,謹慎而行。沿路,孩子說要上獅子山頂,我心裡一直想,孩子太過有自信,「看輕了」登獅子山頂的難度。先是如我所料,孩子選擇了一條攀石用路徑企圖上獅頭,結果爬了一兩米高返回原路;之後轉行普遍的路徑,又真的給孩子上到山頂。我想:「算運氣吧」。後來再如我所料,下山路基於孩子已疲累,見天色漸黑的我又給了他點點壓力,更為困難。結果於六時三十分下到天馬苑。

  自此,我想或許孩子可以試試元荃古道吧(以測試體力應付到否),他拒絕,說要行大東山!我想,你太過有自信,「看輕了」大東山吧。

  儘管讓孩子嘗試。一大清早出發,港鐵往東涌、新大嶼山巴士23號往伯公坳,約11時起行。沿路,我留意著孩子有否空間提腿上級、是否需要稍歇飲水、會否出現疲累情況⋯⋯;於其中一個上山途中的觀景點(其實都沒景可觀,因為當日山上霧大得只有大約10多米視野),他說,很累,要下山了。是太太鼓勵孩子繼續上山完成;我呢?我心想:「唉⋯⋯早知係噉⋯⋯你太『看輕了』⋯⋯」孩子選擇繼續上山。

  下午1時25分,孩子在大東山869米山頂的三角網測站拍照留念。

  還在山頂範圍,陸續有幾組共有十多位正在上山的年青人、老年人等經過,看到身型只有四、五歲的孩子在山上,都分別異口同聲說:「嘩,真係好叻喎,咁細個就上到嚟⋯⋯」我只道謝不語。

  大概,我知道,有時候,可能是孩子看輕了行山;有更多時,是我「看輕了」孩子的潛能!

  相信,是對別人成長的一大助力。在堂會內,我們從來無法想像:今天的初信者,將來在神手中,可以是一位勇於前赴創啟宣教工場的女宣教士;或者今日你看他疏於讀經、靈修,他日在神手中,或許是祝福裝備不少神學生,讓他們更熱愛原文研經的神學院教授。我們都以自己的經驗,相信自己閱人無數,認定別人的潛能、品格如何,有時候甚至連機會都不肯給予,一口判定對方還是專心崇拜,不要參與崗位事奉好了,惶論是作組長、導師、執事等具帶領性質的服侍。

  當然,不能盲目相信!同時,願我們向神尋求,那保羅勸勉提摩太的「金句」背後對這位三十來歲的「𡃁仔」去牧養極複雜以弗所教會的「相信」,來自神的視野眼光:「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前四 12)。

  從今天起,更多留意、相信和鼓勵堂會內的晚輩、青少年人與初信者吧。看輕著實很易,看得恰如其分,甚至因神的緣故去尊重、看重、重視⋯⋯更是挑戰。


(攝於2022年4月18日下午,大東山山頂)


 

 

back.gif (6166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