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信義會平安堂 |
|
反應不來 | 劉立仁教師 2021/11 |
執筆當日,一如既往,由我先在扶手電梯左邊往下向月台步行,往黃埔列車剛剛抵達。車門打開,我站在門外,太太與兒子則仍在扶手電梯上。他們向下步行,當見到列車便開始以更快步速下來,然後便手牽手跑起來。適逢車門即將關上的提示信息響起,我見他們應該可以如期望抵達,也先進入車廂,看著、等著他們行完最後兩、三步。 一、兩秒後,車門關上,我站在車廂中間扶手柱旁,看著兩邊車門連同月台屏幕同時夾著他們二人(圖示:門門•太太•兒子•門門),車門沒有如常立即重新打開,夾實了約三、四秒(大概,司機按以往經驗判斷,通常只會夾一個人,而那人通常都能在左攝右移後進入車廂;可知道,在繁忙時間重開車門,會明顯影響本來緊接的班次)。 我反應不來。 隔了一會,車門再打開;見太太與兒子進入車廂,坐下,而列車繼續往黃埔開出。兒子大概因為驚慌而靠擁著太太啜泣,而我仍然站在一旁。 > 除了看著兒子白色校服上的左肩與手臂位置變了灰黑色(太太右臂也如是),知道原來車門是較污糟外;也知道,繁忙時間的車門,總比其他時間來得快在提示信息響起後關上。 我更體會,原來遇上發生在眼前的意外,尤其是關乎自己親人的,哪怕似乎只是小事一樁,都會令人來不及反應,內裡是多多少少的愕然與驚嚇,也有因著這些發現:「原來來不及完全進入車廂,真的會被車門夾緊……」「原來被車門夾過的孩子,會對再乘搭列車感到焦慮……」「原來被母親牽著的孩子,當遇上這意外,會開聲怪責母親;母親亦會表達對孩子遭遇此事的內疚……」而來的感受。 人生,絕無全然順遂;不論是天災還是人禍,是受傷患病,抑或遭逢逆境、低迷際遇,基督徒大概沒有「免死金牌」不會遇上這些……。〈神未曾應許〉是我們內心此刻或會響起的詩歌 神未曾應許 天色常藍 人生的路途 花香常漫 誠然,信仰是我們的堅實信念:在危難中支取神的應許,相信神的同在,勇敢向前行……。同時我們有多關注到「反應不來」的一刻,內裡的狀態與情緒呢? Elisabeth Kubler-Ross提出悲傷的五個階段(The Five Stages of Grief):否認(Denial)、憤怒(Anger)、討價還價(Bargaining)、沮喪(Depression)、接受(Acceptance),是其中一個常用以理解和輔導悲傷者的模型。不少時候,面對正值經歷悲傷、愕然、痛心……的弟兄姊妹,我們既基於信仰賦予我們的愛與勇氣,去作出鼓勵:「唔好唔開心啦」、「唔駛咁難過謘v、「折哀順變喇」、「好小事咋嘛,神喺度嘛」、「唔好諗咁多喇,專心事奉神啦」、「你諗吓係咪你有啲罪未認清,神藉著依個經歷去懲罰、管教你呀?」等。這些都可以是正確得很的真理,同時也對未準備好進入「接受(參上文的悲傷第五階段)」的悲傷者,間接帶來對當下情緒感受的否定。順服、乖巧的悲傷者,或會直接認為自己不應該哀傷、不可以難過,甚至別人的需要比我大、面對的逆境比我難,我沒有資格去低落……認為愛主的人根本不會哀傷。 在去以馬忤斯的路上(路二十四13-35),兩位門徒因耶穌被釘十架死亡而低落、無奈、不明白……耶穌親自走近他們,和他們「同行」。由下午到黃昏、晚上這段長時間,耶穌如何一步步向他們顯現與啟示祂自己,大概,或能給予我們一點點啟迪。 我們一起學習如何彼此同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