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信義會平安堂

零雞蛋 劉立仁教師   2022/3


  我樂於為家居添置電器、家品、文具……,因過程中有機會上網查找資料,了解各款式產品特性、功能,詳細比較過後方購買的滿足感是頗大的;惟獨不喜歡購買食物,因為我對食物幾乎零認識,例如我到近年先分得清櫛瓜、青瓜、絲瓜……大概我是食物方面的傻瓜。所以,往往太太請我添購食物,我都拖延許久才行動。

  前幾天,太太請我幫手買一排雞蛋。如常,我拖了一天、忘記了一天,直到第三天太太按捺不住再次提出,我就「死死地氣」去買。

  雞蛋,我多數會選擇買產自日本的白蛋,心裡感覺那些「栄養滿点」的字句格外吸引。於是在下午,我到敞大的黃埔Aeon超級巿場去買慣常選購牌子的蛋。好不容易才找到放蛋的冷凍櫃(可知我有多常買食物),我被眼前畫面嚇一跳:三米長,共五層的蛋櫃空空如也。這刻我才猛然驚覺最近政府就疫情提出,要在三、四月舉行全民檢測,期間或須進行有限度禁足。巿民都擔心食物供應短缺與未必有機會外出購物,如當年日本海嘯災難核輻射污染海水後的「盲搶鹽」事件。

  心有不甘的我,立即轉到區內另一間大型惠康碰運氣。步行途中,我已做好心理準備,會到第三大的百佳,甚至去另一區,如此類推,直至買到為止。到了惠康,看到頗為「正常的」蛋櫃,心裡感到一份安慰與鎮定,跟自己說:「好,終於唔駛撲嚟撲去喇。」雖然該牌子只剩下啡蛋,仍尚有數盒可供購買。取下一盒蛋的當下,閃過念頭,不如買多一盒……給外母,才覺這趟出行真能安心。然而,我會想,如果我不拖延,早一兩天就乖乖去Aeon,想必仍有白蛋可買。所以我一邊排著長長的付款人龍,一邊看著那些不知名的瓜菜蔬果,我都有衝動致電問問太太,看有沒有需要買一些回家。

  過程中,我感受到一份焦慮。

  著實,我是一個當滴露蘆薈酒精搓手液以40元兩支的特價售賣時,會一次過購入六至八支的人。深怕沒有貨、擔心別人買到而我買不到、不想錯失購買時機……林林總總的想法,都可以成為我內裡的焦慮。說到底,當你問我,若然真的買不到,會否有很多損失,甚至危及人生安全與健康,我想答案必然是否定的。然而,那份焦慮就是驅使著我去逐間店子尋找日本白蛋,去一次過買八支搓手液、兩條10卷裝廁紙……。

  焦慮是人之常情,無怪乎會「零雞蛋」。當然,我們都知道,疫情未清零,超巿那些可以較長擺放的食物早就先清零。聽新聞說有人特地買多一個雪櫃去裝食物。

  當代一位心理學家羅浩‧梅(Rollo May)在他的著作《焦慮的意義》闡述他對焦慮的研究,指出可分為神經性(較為嚴重的)與正常焦慮,他說:

  「神經性焦慮是因為我們處理早期焦慮經驗失敗所致。但是正常焦慮卻不是來自不當的學習過程。它反而來自我們對危險情境的務實評估。一個人能夠在日常生活的焦慮出現時,建設性地面對它,他便能夠避免導致日後神經性焦慮的壓抑與退縮。」

  正常的焦慮會幫助我們面對現實的艱難與限制,對將來可能發生的局面作出預警,焦慮所產生的不安感,正是促使我們面對境況、勇於抉擇的因由,為當下與未來作出準備;尤如面臨考試前的適量焦慮感覺,往往讓我們更早開始溫習,避免俗語云臨急抱佛腳時的更大焦慮。然而過多的焦慮,卻會容易令我們陷入慌忙混亂的狀態,做了過多準備,甚至對形勢作出過份悲觀評估,或有過敏反應(執筆當日在港鐵車廂,見一位全身戴著自製防護措施的女士,一見有人行近,就立刻面露不悅且後退閃避;頑皮的太太特地行近她去測試反應)。

  究竟甚麼程度的焦慮方叫正常,因人而異。每人對安全感的理解殊異,有人需要打開雪櫃見到塞滿急凍肉類方叫安心,有人認為只要知道有限度禁足期間仍可每家派一人每日落一次街買食物便行。何謂最安全、稍稍安全……到不足夠保障、岌岌可危的定義,每人不同,這差異關乎成長經歷,也關乎性格特質。

  《馬太福音》曾有一段對話「有一個文士進前來對他說:『老師,你無論往哪裏去,我都要跟從你。』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太八19-20)可見,主耶穌所需來自物質的安全感,相當的低。我們常說,跟隨主的人要操練信靠神的功課,確知易行難。需要多番經歷何謂在缺乏中、病患時去交託、信靠主,繼而有所經歷,方能慢慢累積一點點的信心。剛過預苦期第一主日,路四4「耶穌回答說:『經上記著:『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原引文《申命記》接有「乃是靠耶和華口裏所出的一切話。」背景是在曠野中,以色列人如何被神磨煉與考驗,為要知道以色列人是否對準神、單單倚靠祂。

  焦慮與信心,看似相對和矛盾;然而在信仰中,更是在令人焦慮的局面,去操練信心。

  而我,也需問問自己,當我買八支搓手液時,我對神的信心著實是大是小,是有或無。


 

 

back.gif (6166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