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的關顧 大約在1970年第三世界教會開始差派宣教士,到 1985 年宣教士訓練開始在亞洲,更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後來到了上世紀 90 年代,各地的差派教會和宣教工場也醒覺到,如果只是提供職前訓練,不足以留住宣教士長期在工場,因為當中有許多負傷離開了,所以要持續對宣教士的培育及關顧。1《Serving As Senders》書中把關顧歸納為六大項2,包括精神支援、後勤支援、經濟支援、禱告支援、通訊支援、重歸支援,讓弟兄姊妹能掌握,按著資源及實際情況,彼此有負擔及分工,激發更多人去參與宣教士關顧。在眾多的關顧中,禱告支援是最重要的,若沒有禱告關顧,所有的關顧就沒有聖靈光照、引導及更新。回望過去柬埔寨宣教服侍,有不少的挑戰,感謝上帝預備同行的關顧者。
踏上宣教路 當確定了出工場,向差會正式申請,預備出發時,沒想到差會安排起了變化,這正是上帝提醒要同心禱告,相信上帝必會帶領。當面對變化的同時,身體突然「生蛇」,除了身上出現症狀,臉上及眼睛也出現了,弟兄姊妹為我預備飯盒,關心並叮囑停下來休息。上帝讓我想起昔日耶穌傳道之前,退到曠野四十日;於是安然休息,等待康復;經歷主耶穌的同在,安靜和禁食祈禱,更好預備自己。
困難的時刻 在柬埔寨生活,每天需要步行幾層樓梯,有次從樓梯跌下來,彈動不了,看醫生後要打石膏;回家時,需要步行三層樓,實在不容易,留在家中休養差不多兩星期。當時有資深宣教士夫婦探訪,教我怎樣使用柺杖,天氣炎熱,打石膏之處十分痕癢,他們提議怎樣涼快一點。有一個晚上,坐三輪車回家途中,一輛摩托車擦身而過,搶走我的背包,差點被對方拉下來,幸好我放手,由對方搶吧,背包內的柬文書本不見了,還有幾天便是柬文考試,怎麼辦呢?當時有同行者致電安慰祈禱,心裡立時平安下來,想到「上帝有分數」,考試的分數也沒有大不了。有天,我們開車去距離金邊三小時多的外省,參加學生的婚禮,途中遇上碰瓷黨,對方把我們身上的錢全都拿走,連給學生的禮金也拿去,當時同行的兩位女學生受驚哭泣擁抱著我,我不斷祈禱,求上帝安慰我們及保守回程平安。突如其來的事情,讓我們感受到當地人每天會遇著的問題,更加逼迫為這地方祈禱。弟兄姊妹在我們困難時的關懷問候,讓我們得以繼續前進。
疫情的期間 疫情期間政府宣佈宵禁及封城,聚會改為網上進行。封城四十日,我們沒有外出,與我們同住的學生,有些出現了情緒,他們掛念外省的家人,有些因經常網上上課,網絡不穩,感到無助。封城期間,讓我再想起主耶穌退到曠野的四十日,我們跟學生分享聖經,一同靈修,訓練查經組長,上帝讓我們在封城的日子,好好預備自己。弟兄姊妹不斷關心我們這四十日的生活,是否有足夠的食物,讓我們感受有人同行並不孤單。
家人的需要 宣教士最擔心的莫過於家人患病入院,弟兄姊妹探訪家人,能使家人得著平安及醫治。還記得疫情期間禁止醫院探訪,有姊妹親自聯絡院牧跟進,為我們多走一步,以致讓家人能經歷主的愛。弟兄姊妹關心家人,讓他們親嘗主恩滋味,感謝上帝,在宣教期間,老爺及奶奶相繼信主受洗,這是上帝何等奇妙的作為。
回歸的協助 當離開工場回歸時,身心疲憊,弟兄姊妹協助搬運行李,也有幫助我們搜羅二手的家具,了解我們回歸是否適應,他們知道我們未能處理一切,同行者從旁鼓勵及協助,為我們祈禱尋求上帝在生命中的引導及安排。回歸讓我自我檢視,安靜祈禱,重新定向前路。
比想像中難 宣教士要走的路不容易,跨文化衝擊的壓力,團隊合作的張力,財政的壓力,有時會身心俱疲,若沒有合適的同行者能夠真誠分享及關顧,便會感到沒有出路,回流宣教士更加不容易。回望過去,從上帝選召、加入差會、準備前往工場、在工場的日子、突然結束宣教事工、回家、重新投入香港生活(REENTRY),感謝上帝帶領經歷整個宣教旅程。原本以為回到自己成長的地方,應該很快會適應下來,怎料比想像中困難,比預期中需要更多的時間。
重新再上路 人際關係及網絡也是回流宣教士最大的衝擊,過去的日子,沒有跟他們經歷動盪不安的生活,他們最逼切的問題,我似乎一知半解,跟他們似曾相識,卻有種距離的感覺。重新上路對我來說,肯定上帝的呼召,雖然曾重覆問上帝為何要我回來,但我深知仍要堅守宣教的信念,要學懂放手,提醒工場不屬於自己;回來的使命,繼續服侍上帝,盼望有機會與本地不同的族裔分享福音。感謝上帝透過願意與我同行的弟兄姊妹,對我不離不棄,長期關心,支援守望,教導及輔導,使我能渡過艱難時刻。「我們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 (來 10:24)
1. 曹姿孋等,《這一路,你願意陪我起走嗎》(保羅文化中心/香港宣道差會) 2. Neal Pirolo,Serving As Senders,中譯本,林培樂,《差與傳》(香港:世界福音動員會,1996)
|